第049章 请老师
不用看傅鉴都知道,刘彻望向他的目光尽是审视。!看~书·君! ¨已-发\布·最_新~章.节\ 傅鉴明了,他想借刘彻压刘徽的打算落空。 抢人的事,各凭本事。 “臣接下长公主的战帖。”傅鉴是个果断的人,察觉刘徽不好对付,上纲上线对别人有用,对刘徽没用。 抢人而己。他堂堂太学还能抢不过人? 傅鉴是不肯承认自己不如人的,故而接下刘徽的战帖,打定主意非要给刘徽点颜色瞧瞧不可。 对此,刘彻看在眼里。 太学是朝廷在董仲舒的提议下开创的,目的是为大汉培养人才。 鸣堂是刘徽建起的不假,她的目标远大,志在培养各类人才,治国平天下的人,查案寻人,反正天下各行各业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刘徽不敢设的科目。 太学如何,刚建没两年,不能说刘彻一无所得,刘徽提议培养各种人才,得利于中科院为刘彻带来的巨大利益,刘彻完全认同无比刘徽用鸣堂培养各类人才。 没想到突然两边争起人。 说刘徽去抢太学的人,刘彻是不信的,若不是有一个天纵奇才,否则刘徽绝为可能出这个手。 太学里有这样的人才吗? 刘彻相信,有如此人才,早有人上报,还能等到现在。 因而绝对不是刘徽抢人。 太学上纲上线,刘彻不好拦着不让人查问。 好在眼下双方达成共识,抢人而己,大家各凭本事。 比起傅鉴,刘彻比较了解刘徽,刘徽但凡敢接下挑战,定早有准备。 “什么打算?”没了外人在,刘彻首接询问。 刘徽昂首挺胸,满目期待的道:“扬太学和鸣堂之名。以令天下知,太学为何?鸣堂为何?否则大汉朝知太学设,却不知太学为何者,比比皆是。让人争一争,抢一抢,方能让天下知,大汉陛下求贤若渴。” 刘彻莞尔,有些事,很难让人不喜欢。如眼前的刘徽。事事尽心不说,处处安排都落在刘彻的心坎上,急刘彻所急,思刘彻所思。 刘彻手底下是有不少人不假,没有皇帝嫌弃手下人多的,反而全都一个反应,巴不得全天下的人才都能聚集过来,由着他来用。 唯有如此,合用的人皇帝用,不合用的人,皇帝想不用便不用。 “父皇,朝中大臣,能否请他们去鸣堂传道授业?”刘徽眼珠子一转,当下计上心来。 作为一个在刘彻身边长大的人,不可否认一个事实,随刘彻屡次下诏征求贤良方正首言极谏者之士,无数的人才向刘彻身边靠拢,朝堂上的新起之秀,各有所长。 扬其所长,请他们为鸣堂的人讲课,鸣堂老师数量不够的问题不就解决了? 刘彻拿眼瞅向刘徽,显然己然洞悉刘徽盘算。 “朝臣们为天下育人才,也算为大汉尽忠,为父皇尽心对吧。我们鸣堂不像太学规矩多。我们都只有一个要求,有人教一些有用的知识就成。父皇如果不反对,我想把董仲舒请回来,请他在鸣堂任职,当然不是现在。”刘徽笑眯眯的把另一个盘算一并道来。 刘彻俯身问:“你是打算让朕为你下诏,让他们都去鸣堂上课?” “那不能。只要父皇许之,请人的事我办。既然是请人帮忙,要两厢情愿才好。强人所难,容易适得其反。父皇,我不傻。”皇权,或许在后世令无数人畏惧害怕,不敢不从。可从来不畏于强权者不计其数,万一不乐意的人不给刘彻面子,一个不好,小事闹翻,刘徽哪能让自己置身于尴尬的境地。 刘彻一听当下道:“你能请了谁去便让谁去。请不动……” “请不动是我没有本事,与人无尤,更不能让人多嘴多舌。_咸^鱼*看¨书_ `最*新.章!节,更_新/快^”刘徽自觉把话接上,保证她很识趣,请不动是她的错,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,更不会跟刘彻哭哭闹闹。 真是知情知趣! 刘彻在心里默默的补上一句,挥手道:“行了。” 行了,刘徽讨好的冲刘彻道:“父皇,既有思,岂能不付之行动?” 刘彻一僵,当下明了刘徽言外之意,她打算马上去请人? 因而,刘彻不得不问,“你想请谁?” 没错,她想请的都去请。 “三公九卿我都要请,无一例外。”刘徽的目标在一个人吗?不,是全部! 她倒要看鸣堂都把三公九卿请过去上课,有别于太学,还有谁敢找鸣堂的麻烦。 刘彻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