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我就打个猎真不想做皇帝

第50章 降维之战(完结)

  水泥大道的修建,彻底改变了顺天城的交通格局。?优\品?小?说.网- ,已?发′布?最-新¨章^节. 原本泥泞不堪的官道,如今平坦如砥,车马通行无阻。 商贾们惊喜地发现,货物运输的速度比以往快了数倍,损耗也大大减少。 顺天城周边的商贸往来迅速扩展,各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,而顺天城的铁器、布匹、粮食等物资也借此流向四方。 短短一年间,顺天城便成了大秦最富庶的地方,百姓安居乐业,市井繁华如锦。 秦天站在城楼上,俯瞰着脚下熙熙攘攘的街道,心中豪情万丈。 他知道,仅仅依靠经济繁荣还不足以支撑他的宏图大业,人才才是真正的根基。 于是,他召集谋士张耳、陈余等人商议。 “城主,如今顺天城富甲天下,但若要成就大业,还需广纳贤才。”张耳拱手说道。 秦天点头:“张先生所言极是;我欲推行科举制度,不论出身贵贱,唯才是举,让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。” 陈余疑惑道:“科举?此乃何物?” 秦天微微一笑,解释道:“科举便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;不看出身,只看才能;无论是农技、工匠、武术,还是文章韬略,只要有一技之长,皆可参与考试;成绩优异者,便可入仕为官,或担任要职。\我?的.书~城? ′最-新′章*节\更-新*快,” 张耳眼中闪过一丝惊奇:“城主此计甚妙!如此一来,天下英才尽归顺天,大业可成!” 秦天随即下令,在顺天城内兴建学校,聘请各行业顶尖人才担任教习,教授农学、工学、武学、文学等科目。 同时,他亲自拟定科举考试的内容,不仅考察文章辞赋,更注重实用技能;比如农技考试会考察如何提高粮食产量,工匠考试则要求设计出更高效的器械,武术考试则选拔勇猛善战的将士。 消息一出,天下震动。 原本被贵族垄断的仕途,如今向平民百姓敞开,无数寒门子弟跃跃欲试。 顺天城内的学校很快人满为患,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。 半年后,顺天城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举行。 考场设在新建的“文渊阁”内,分为农科、工科、武科、文科四大类。 考试当日,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 农科考场外,一群农夫打扮的考生正紧张地等待着。 他们大多是顺天城周边的农户,平日里埋头耕种,如今却有机会通过考试改变命运。,小!说-C/M¨S¨ `更_新\最¨快` “听说这次农科考试的题目是如何防治蝗灾,俺可是有经验的!”一个黝黑的中年汉子自信地说道。 旁边的人笑道:“老李,你要是考中了,可别忘了请客!” 工科考场内,工匠们正埋头绘制器械图纸。 一名年轻工匠灵机一动,设计出了一款改良的水车,引得考官连连点头。 武科考场则是一片刀光剑影。 来自各地的武者施展浑身解数,比拼武艺。 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手持长矛,舞得虎虎生风,引得围观者喝彩连连。 文科考场内,书生们正挥毫泼墨,撰写策论。 题目是“论治国安邦之道”,一名清瘦的青年沉吟片刻,提笔写道:“治国之道,在于富民;民富则国强,民贫则国弱……。” 考试结束后,秦天亲自审阅了优秀考卷。 他惊喜地发现,这批考生中藏龙卧虎,不少人的见解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局限。 “此人提出的水车设计,效率比现有工具提高了三成!” 秦天指着工科考卷说道。 “这名武者不仅武艺高强,还精通兵法,是个将才!”章邯看着武科推荐名单,眼中放光。 张耳则对文科考卷赞不绝口:“这些书生虽出身寒微,但见识不凡,假以时日,必成大器。” 最终,数百名考生脱颖而出,被授予官职或纳入顺天城的人才储备库。 秦天特意设宴款待这些新晋人才,席间勉励他们为国效力。 科举制度的推行,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顺天城的血脉。 农官们推广新型耕作技术,粮食产量节节攀升; 工匠们改进了冶炼和制造工艺,兵器更加精良; 武将们训练士卒,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;文官们则协助秦天制定政策,治理地方。 短短三年间,顺天城的实力突飞猛进。 百姓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