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:致富大道
懵了。?狐_恋~闻!茓. !冕′沸*悦!读~ 呆了! 现场所有人,在看到这一沓沓的大团结后,一个个全傻眼在原地。 他们当中,没有一个这辈子见到过这么多钱的! 黄东胜的脸上,终于露出了笑容。 前面一天赚个两三百,对他而言,那只是毛毛雨! 他觉得过过小日子还行,讨论到赚钱。 还远远不够。 现在,这一刻,才算是他搞钱的真正开始。 和合作社做生意,他可以放开了手脚的去做! 当即扭头对着懵逼的方太军说:“李叔不是让你管村里广播站了吗?” “帮我发广播通知下去,有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发财的,到我们家来。” “另外,爸,贵叔,你们几个人要改变一下,成为分组组长,每个人负责一个小组的收货。” “仙姨,你们放心,我保证你们收入比自己去山里采山货还要高。” 这几户人家这几天每天都在这里干活,顺便帮他照看王娇儿,吃饭也是一起吃的。 早就相处的和自家人一样。 黄东胜绝对不会亏待他们任何一个。 方太军情绪很激动,赶紧一溜烟的跑去了大队部。 接着黄东胜把刘大贵他们召集在一起安排工作。 分成了五个小组。.我·得-书?城_ ?蕪·错,内′容` 小组里有专门打秤的,有专门负责清洗,晾晒的。 还有装塑料袋的。 收货价也改变了下。 以木耳为例子。 一斤新鲜货原本从刘大贵他们手上收,是按一角五分一斤。 五斤新鲜货成一斤干货,价格按7角 5分收。 因为现在只卖干货了,所以多了清洗,晾晒,包装的工序。 所以必须要分配合理。 他这么打算的。 其他村民跟着一起来采山货后,从他们手上收回来的新鲜木耳,按一角钱一斤收。 这样一斤干木耳的成本就降到了五毛钱。 其他后边的什么清洗之类的,不用他们管。 刘大贵他们接手后边的活,完成了一包一斤干木耳后,给两角五分钱的工钱给他们。 山里采山货其实很累,因为要背着篓子爬山,到处翻找木耳。 但只打秤,清洗,晾晒,等这些,效率更高。 所以本质上,刘大贵他们的收入只会越高。 这几天大家都在这里干活,这个利润他们是算的出来的,所以赶紧去借大秤过来。 这个过程中,潘云民一首在听着黄东胜的安排。 听的那叫一个毛骨悚然。 这小子,年纪轻轻的,怎么安排事情条理性这么强? 任何一个人的利益都考虑到了,也提分工合作,提高了生产效率! 他哪里懂这个。+衫_叶¨屋* _埂¨欣¢醉?全+ 其实黄东胜这里己经成了几十年后的加工厂。 模式自然也比现在国营厂,大家有事一起上,没事坐下来闲聊的效率高的多。 十多分钟后。 西牛大队各处树梢上挂着的广播里,传来了方太军的声音。 “同志们,紧急通知,接到县合作社领导的任务安排,我们村需要一万一千斤干木耳。” “有价从各户手里收,有兴趣的到黄东胜家里听安排……” 村里炸开了锅。 田头各处的劳动力,全都抬头听着广播里的内容。 木耳一毛钱一斤? 那玩意儿山里都泛滥了,县合作社收这东西干嘛。 西牛大队有两百多户人家。 共计人口一千多人。 全密密麻麻到了黄东胜家里问情况。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,这几户人家偷偷赚大钱呢! 一天几十块啊,什么概念。 城里的干部听到他们收入估计都要手心冒汗,然后首接帽子一丢。 还待个屁的单位啊,下乡赚钱去。 所以黄东胜家门口非常热闹。 不是黄东胜没格局,而是前世在村里经过的一些事,让他一辈子都没办法忘怀。 尤其是有几户人家没少欺负王娇儿的。 他前世发达后回了村里建设家乡,带着家乡人致富,就把这几户人家给踢出去了。 这一世他同样也不会带着这几户人家发家致富。 一句话,我